2020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最终定格在149.7万件,非正常申请率约为9.4%

 备受关注的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数据,近日终于随着《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年度报告》的公开而“水落石出”。在经过一系列的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的行动之后,2020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最终定格在149.7万件,同比增长6.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292.7万件,同比增长29%,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77.0万件,同比增长8.3%。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0年度报告,首次正式披露了2020年中国专利的申请数据。与往年在1月份公布不同,此次公布的时间足足错后了3个月,在这3个月里,是一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清剿行动。

2021年3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发布了《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明确了9种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在此之前,各个地方已经组织开展了一批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治理行动。

该《办法》的实施,被认为是“清剿”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指挥棒和法律依据。陆续一些申请人和代理人收到了申请被认定为“非正常申请”专利并撤回的通知。

在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例行政策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副局长何志敏就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加强公正监督,营造公平有序环境”方面,提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坚决打击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并首次披露了一组数据,“近三年累计驳回恶意抢注何囤积商标注册申请超15万件,确认非正常专利申请22万件”。

也就是说,在此次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清剿”行动中,近三年有22万件专利被认定为是非正常申请。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致的来估算一下,2020年包含所谓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在内的实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到底有多少?

《企业专利观察》曾经在2020年初和2021年初发过两篇文章,对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的走势进行过预测。

2020年5月的文章《衰退中崛起:经济危机下企业知识产权的进与退》中考虑到疫情影响,以及预测政府可能会控制专利泡沫和低质量申请,判断当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会在2019年140.1万件基础上进一步下探110-130万件的区间,但实际上中国后来成为疫情控制最好的国家,创新活动基本未受到影响。

2021年1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当月并未公布2020年专利申请数量时,又进行过一次预测《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到底有多少?》,并对三种专利的2020年申请量做了粗略的预估。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像外观专利申请的数据当时预测的还是比较接近,但是对于发明专利申请的预测,现在看来,还是被低估了。

如果要知道2020年实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多少,就必须要知道在打掉22万件非正常申请中,属于2020年的申请的发明专利数量有多少?

从目前官方给出的“三年,22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口径看,并未指明这些专利申请的类型和所属年代。

如果此次打击非正常申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压缩2020年的总申请量的话,可以预测其中2020年的占比一定是最大的,其余年份(2019、2018)即使有被撤回的,但是对于之前已经公布的全年申请量影响已经无关紧要的,因此可能占比并不太多,一些专利可能也是属于与2020年申请存在某种关联的专利,因此不属于2020年申请的非正常申请可能大概在几万件的水平。

另外,从类型上看,外观专利应该排除在外,从上表预测值来看,相差也不大。实用新型可能会存在一部分非正常申请,实际值与预测值相比低的不太多,应该数量影响可控,可能也有大概几万件。

所以,22万件的非正常专利申请抛出上述两种因素之外,就是2020年实际的发明专利非正常申请量。

年初2月份思博论坛上曾经有人对照2020年发明专利给出的申请编号排序规则做过总量的预测,当时的结果大概在163万件左右。

综合以上各类数据与预估,假设22万件非正常申请中,属于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的大概在14万件左右。

如果假设这14万件非正常的发明申请全部来自国内申请人,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在149.7万件发明申请中,来自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为134.5万件,则2020年非正常发明专利申请占总量的比例大约为9.4%,也就是每提交10个发明专利申请,就会有约1个非正常申请。

(特此说明:9.4%的非正常申请比率是本公号估测数据,并非国家知识产权局报告数据,测算该数据主要用于研究目的,估算方式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误差)

估测这些数据对未来中国的专利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从政策来看,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此次“清剿”行动,进一步规范了专利代理行业市场,对哪些扰乱市场,不以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做了清楚的定位,形成了震慑,未来此类活动一定会受到限制,使得“申请专利”的行为逐渐回归到专利制度制定之初的本意。

可以预测,2021年度全年的发明申请总量可能会维持或是进一步压缩,甚至有可能会拉回到130万的区间,更多的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发展上,也更有利于平衡国际关系。

从操作方式上看,目前政府已经具备了控制总量的能力,所以今年前十个月的发明申请量的情况,将有可能决定在最后一个季度,对非正常申请的打击力度到底是高还是低。换句话说,下半年,一些质量不高或是与9种非正常申请情形类似的新申请,被打回的概率可能要比上半年要更高一些。

这也会对代理行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最直接的可能就是申请量的蛋糕可能会继续缩小,加上今年6月申请资助的全面取消,一些以前吃政策饭的“李鬼”代理所将会被淘汰出局。

但是长时间形成的专利代理“低价化”的趋势恐怕还很难短时间改变,几乎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将现在的专利代理费涨价30%到50%,去追求所谓的“高价值专利”,一是因为专利从申请到应用是一个长周期项目,二是企业知识产权投入力度不是企业IP部门自己能决定的,受到经济环境、财务水平和公司管理理念等多种因素制约。

所以,“价格”——才应该是政府应该大力去推动这一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单凭代理机构自发的行为已经无法“自救”了。

未来,政府在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逐渐从向企业推销“高价值专利”、“压缩周期”、“专利导航”等务虚的工作,逐步向规范行业代理服务价格等更加务实的方向转变,做到有价值、好服务真正能被企业认可,企业自发的愿意付给代理机构反应“高价值专利”的代理费入手,去思考如何提高中国整体创新能力和专利保护能力。

改变中国专利申请和代理行业现状的关键点,可能“不在内,而在外”。不仅仅要在知识产权圈内做普及,更应该普及的是整个社会、公司其他部门、企业老总们对好专利的真正认可,愿意主动为好东西出高价、去买单。

否则,再庞大的申请量,再多的我们自认为的“高价值专利”,在和国外的正面竞争中,都会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未来,中国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都不应该再浪费在与垃圾专利和低质量专利的搏斗中,而应该抬头望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全球知识产权规则治理的研究,和帮助企业获得更具竞争力的知识产权话语权争夺工作中。

目前,这还是一片蓝海。



来源:企业专利观察

编辑:abin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