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到底有多少?

1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公开了《2020年年度知识产权主要统计数据》。对2020年中国专利数据情况进行了官方书面发布,公布的数据与1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口径一致。


不出所料,《知识产权简报》中也未公开2020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取而代之的是三类专利的授权量。

如果以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作为中国专利数量“大、干、快、上”的起点,历经12年的“超音速”发展,中国专利的发展最终落到了一个不敢再公开“申请量”的尴尬境地,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因之一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压力。

2021年1月1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发布了一份报告,将中国专利、商标数量激增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归结为政府补贴、政府直接干预等几个主要原因。

在拜登政府上台前一周,发布这个报告,很有深意。这既是对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贸易战中还存有尚未解决问题的一个总结,也是送给拜登政府上台后一颗打向中国的“子弹”。

实际上,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中,有一个重要议题并没有涵盖在内,就是政府补贴问题。例如京东方这类依靠政府不断输血的企业是美国甚至欧洲一直在指责中国非市场化手段开展补贴的典型案例。

可以预见的是,拜登政府在中美关系的处理上,在政府非正常补贴问题上,一定会加大对中国的施压,而这一点相信也会得到欧洲盟友的支持。

虽然各类知识产权政府补贴放在整个中美贸易中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块内容,但是从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实际上美国早已在关注和研究这个领域的中国做法,以及这种做法对全球知识产权体系甚至创新的影响。

说白了,美国政府已经在“摩拳擦掌”了。

这个报告释放出的核心含义是,中国虽然专利数量众多,加起来已经是其他所有国家总和还多,但这些成果都是基于政府干预和补贴得到的,从而认为中国的创新质量还不够高。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结论更像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目前看来,中国真正体现出原创性发明专利只占少数,散落在一众可能“毫无价值”的专利簇中,自然而然的就难以体现中国创新的实际价值,所以在舆论上,专利数量多不仅没有帮到中国树立创新者的形象,反而起到了副作用。

中国专利数量经过十多年的“冲锋”,现在已经失去了利用其来进行国家创新性评价的意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随后一连串的操作接踵而至。

1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突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其中对专利资助的规定尤其引人关注:

调整专利资助政策。2021年6月底前要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各地方不得以资助、奖励、补贴等任何形式对专利申请行为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地方现有资助的范围应限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资助方式应采用授权后补助形式。资助对象所获得的各级各类资助总额不得高于其获得专利权所缴纳的官方规定费用的50%,不得资助专利年费和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费。对于弄虚作假套取专利资助的,应限期收回已拨付资金。“十四五”期间,各地方要逐步减少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各地方要着力优化专利资助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专利保护运用,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

在美国发布指责中国的报告两周之后,中国官方就给出了在专利资助上的中国新方案,不知这是迫于美国压力做出,还是本来就要施行,恰好时间凑巧了。

就在很多企业和代理机构还在纠结2025年全部取消资助的时间节点时,我想补充一句的是,不要太乐观了,这只是中国的一厢情愿而已。

要想想,美国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来遏制中国的行动会等到2025年么?就可以知道:或许全面取消政府资助可能会比预期要来的更早一些。

这个时间点出台这份文件的目的和意义尚不清楚,看似是写给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实则更像是对美国报告的一个回应,而这种回应很容易会被转化为外交辞令而被美国再次加工利用。

就像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被记者问及:“2020年中国授权发明专利53万件,同比增长17.1%,你能否介绍上述数字有何重要意义,对此有何评价?”时,不得不用上了外交辞令。

实际上,中美博弈和未来整个专利行业的变天不会是这么简单的事,随着中美交锋的逐渐深入和中国专利政策的大幅调整,对代理行业、审查行业、企业和创新的冲击要远远大于一般人的想象,这部分我会另有文章单独评论。

今天先来看第一个问题: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到底有多少?

在2020年疫情发生的5月份,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衰退中崛起:经济危机下企业知识产权的进与退》,对2020年专利申请量可能受疫情影响的数量做过一次预测:


当时预测会比2019年的140万件下降,但没有考虑到中国最终会变成世界疫情和经济的“避风港”。

后来的专利申请量数据也验证了:疫情实际上对申请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1-11月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截至11月,中国在各类专利申请数量指标上,基本上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


2020年1-11月,发明专利申请量140.3万件(2019全年140.1万件),实用新型申请量272.6万件(2019全年226.8万件),外观申请70万件(2019全年71.2万件),PCT国际申请6.2万件(2019全年6.1万件)。

如果以2019年12月较11月新增的各类专利申请数据(发明申请增16.3万件,实用新型增25.6万件,外观增6.9万件)来保守的推算2020年最后一个月的数据,则三类专利最终在2020年的申请量数据可能会定格在:

发明专利申请量约:156.6万件

实用新型申请量约:298.2万件

外观专利申请量约:76.9万件

这样的话,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将有可能会创历史新高,超过2018年高点时的154.2万件的纪录,而实用新型近300万件也会是一个新记录,想想这个数据2018年全年也才207.2万件,外观专利76.9万件也是历史新高,再加上全年7.2万件的PCT国际申请。

这个数据看似亮眼,实则隐含了很多问题,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一直打击的非正常专利申请、推动高价值专利等举措,实际上是想让专利申请回归理性,但是实际数据的啪啪打脸,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一系列的补救政策到底有没有用,到底我们的专利政策哪里出了问题?

这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得了第一而羞于再去宣传的领域,而这或许也是为何官方不再公布申请量数据的根本原因。

现今剩下唯一一个可能获得准确数据的途径就是WIPO了,看看WIPO的年度报告里能否要到中国的实际数据吧,否则这就是2020年专利界的第一大迷案了。


来源:企业专利观察
编辑:肖晋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