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首届数字化社会论坛在京举办

“创新 发展 开源”为主题的2021首届数字化社会论坛于9月26日在北京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紧紧围绕“开源创新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等议题,从产业生态建设、技术创新趋势、知识产权态势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促进技术思想碰撞,探索产业创新方向。

本次论坛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来自政府相关部门、法院、知名企业、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会,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数字化转型中的开源生态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生物与信息前沿技术发展等议题,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借鉴,共同助力产业发展。

论坛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金克胜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为论坛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是实现数字化赋能的重要手段,并对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领域战略研究;二是要夯实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领域基础研究;三是要强化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领域人才培养。希望社会各界能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凝智聚力、深化合作,为我国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产业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博为论坛致辞。他表示,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未来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从创新模式看,开源是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重要组织形态,是塑造我国数字时代科技与产业发展新优势的催化剂。从产业应用看,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逐步融合,充分发挥机器的存储和运算能力、融合人脑的思维与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更高的层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为论坛致辞。她表示,数字经济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重塑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面貌。随着以5G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快速演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新兴裂变和升级演进,数据治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亦具有重要的保障、规范和促进作用。中国信通院希望能够与各界朋友一道,共同推动新兴领域产业服务平台和创新生态建设,探索新兴技术服务数字化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从而更好的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环节一:重磅成果发布

在本次论坛的重磅成果发布环节,围绕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开源、计算机视觉、网络版权等议题发布了一系列报告,由中国信通院代表进行了专题演讲,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金克胜主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李文宇主任就“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报告”主题进行了分享。该报告撰写和审稿专家阵容强大,50余位撰稿及审稿专家来自清华、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科研高校,以及博睿康、回车科技、脑陆科技等14家企业。该报告结合行业专家意见对脑机接口给出准确定义,并从学术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投融资动态和行业应用进行了剖析阐述,最后对脑机接口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张倩副主任就“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和知识产权报告”主题进行了分享。张倩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及报告的整体框架,然后对报告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最后提出要重视开源技术中专利质量的提升,重视开源项目合规治理,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及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开源基金会管理能力,发挥开源社区作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高级工程师周洁就“计算机视觉产业创新发展及知识产权报告”主题进行了分享。该报告由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中心与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周洁从全球及我国视角分析了市场规模及发展,剖析了我国产业生态体系特点,提出吻合计算机视觉创新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并从数据合规与监管、平台化趋势与算力、开源、政策、联盟、投融资、专利、论文、会议、赛事等多角度阐述创新体系发展,最后提出“注重知识产权、加强产研合作、推动伦理合规”的可持续创新发展理念,与商汤此前发布的AI可持续发展白皮书理念相互呼应。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法律研究部毕春丽主任就“‘十三五’中国网络版权治理白皮书”主题进行了分享。毕主任首先从网络版权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手段、治理成效等四个维度对报告的结论进行了概述,然后依次对这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最后提出了对于网络版权治理趋势与发展格局的展望,即网络版权保护水平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明确多元治理体系下平台的版权治理责任、探索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版权授权许可机制、深化开放合作重塑国际版权治理规则体系。

环节二:“开源创新与人工智能”专题论坛

“开源创新与人工智能”专题论坛围绕“开源创新生态、人工智能开源、开源知识产权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该专题论坛由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宿迟主持,来自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百度集团和中国信通院的代表和专家分别进行了专题演讲。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张平教授进行了题为《开源创新的法律规则--开源许可证的复杂演变及知识产权风险》的主题演讲。张平教授首先介绍了从开源到开放的历史演变情况,并对十四五规划中涉及开源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然后结合罗盒网络与风灵创景一案,详细讲解了开源许可证的法律效力问题,并引申出开源知识产权相关问题。最后张教授特别提出,开源并不意味着完全免费、无偿使用,各方必须认清在使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以及国家间围绕开源社区的竞争行为。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创新研究院院长戚湧进行了题为《开源数字创新社区的构建与思考:基于知识产权治理视角》的主题演讲。戚院长首先回顾了开源的起源、定义、特征与影响因素,结合知识产权治理视角下开源经典案例,对中外开源数字创新社区进行了比较。然后从开源数字创新社区知识产权治理内在机理、具体举措出发,构建了知识产权治理视角下开源数字创新社区模型。最后戚院长通过开源数字创新社区应用领域及相关前沿课题情况,对知识产权治理视角下开源数字社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国红对《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和知识产权报告》进行了解读。李国红从人工智能开源生态的现状出发,引申出推动人工智能开源的重要意义及巨大价值,并对如何构建开放创新的人工智能开源生态体系进行了讲解。然后从人工智能开源所要面临的知识产权和法律风险出发,结合知识产权对开源平台支撑的深度分析,就如何推动知识产权合规保障开源生态健康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特别是要建设和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进行了题为《人工智能开源创新中的专利问题》的主题演讲。张院长首先简单回顾了开源软件的相关产业应用、国家政策等基本情况,然后从软件相关专利审查规则的演变入手,结合Google的Dropout专利,强调人工智能开源社区需要对相关专利加强关注。最后,提出要创新专利政策,激励更多研发主体的参与,防控专利侵权风险,并通过社区导向及专利激励,推进符合伦理的技术创新。

百度集团专利事务部总经理崔玲玲进行了题为《百度开源生态建设和知识产权合规实践》的主题演讲。崔总首先介绍了百度推动开源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旗下的人工智能开源生态:飞桨和Apollo。然后结合丰富的案例,介绍了专利在激励开源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百度在开源方面所做的专利布局情况。最后,从合规、赋能的角度分别介绍了百度在知识产权促进开源创新方面的工作情况。

环节三:“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专题论坛

“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专题论坛围绕脑机接口相关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互动。该专题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邬霞教授主持,来自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脑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回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BrainCo强脑科技脑科学研究院、蓝色传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工集团、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专家代表进行了专题演讲及圆桌讨论。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主任焦栋为论坛致辞。他表示,脑科学作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领域,需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为解决事关长远发展的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同时要推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将发挥工程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与各界共同推动脑科学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建设完善脑机接口产业生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为论坛致辞。她表示,作为一门新兴的、复杂的、多学科交叉技术,脑机接口技术应用领域广泛,未来前景令人期待。通过多学科创新与协同进步,未来脑机技术的创新发展将朝向“脑机”、“机脑”、“脑脑”融合发展,实现人与万物互联。秉持“国家高端专业智库,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理念,中国信通院将持续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探索产业应用新模式、新路径,助力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高小榕教授就“广义脑机接口、交互与智能”做主题演讲。他首先从脑机接口的定义出发,回顾了各种脑机接口范式,并提出了广义脑机接口技术的进化模型,该模型包括接口、交互和智能三个阶段。高小榕认为,随技术的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大数据高速传输,云计算平台为脑信号解码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资源。物联网实现大脑和物体之间的泛在互联,未来具有大量商机。最后,他强调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开发过程中,仍然面临挑战、机遇和未来前景并存的局面。

天津大学许敏鹏副教授分享了题为“极微弱脑电特征编解码技术”的主题演讲。他对脑机接口基础知识进行了阐述,随后介绍了空-码分多址脑机接口编解码技术,以及亚μV级极微弱脑电信号的解码与应用方法,并展示了弱无闪烁感视觉编码脑机接口系统和天津大学的非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何晖光教授分享了题为“视觉神经信息编解码”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人脑在复杂视觉信息处理方面具有计算机视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表现在高效、鲁棒和抗噪。中科院已经建立了多视图深度生成式模型,该模型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推理网络和生成网络,多种网络构成的变分自编码器(VAE)架构可模拟大脑视觉信息处理机制。这种多视图框架在外部刺激和大脑响应之间的联系特征表述方面具有较好性能。

北京理工大学毕路拯教授分享了题为“脑机融合智能控制技术与应用”的主题演讲。毕路拯提到,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帮助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驾驶交通工具,从而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能够辅助驾驶,基于EEG信号检测提前预测碰撞概率,提高行车安全。

中国信通院高级工程师周洁对《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报告》进行了解读。周洁指出,当前脑机接口的学术研究较热,多国科研高校和实验室积极探索技术并取得成绩,我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科研高校在芯片设计、算法研究、医疗实践、赛事会议等多方面取得进展。且创新成果伴随涌现大量专利申请。脑刺激技术手段趋于多样,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融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有望领先于侵入式打开消费市场,未来产业合作和收并购将成巨头切入脑机领域的商业模式,随创新者的不断增多,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将更加完善。

北京脑陆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吴寒峰分享了题为“脑机接口产业现状及市场应用”的主题演讲。吴寒峰指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脑科学的巨大潜力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自2019年以来,脑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井喷式发展。脑机交互与脑控时代将成为未来人机交互主要的发展趋势,未来将用在医疗、健康、安全、互娱等领域。

杭州回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易昊翔分享了题为“消费级脑机接口的应用”的主题演讲。易昊翔指出,脑科学行业市场规模巨大,芯片、硬件电路、算法和应用将形成全路径解决方案,在消费领域,基于脑机接口的眼罩、头环将对睡眠、注意力集中和放松情绪有很大帮助作用。

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佳斌分享了题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产业落地概述”的主题演讲。李佳斌认为,当前高质量脑电信号收集困难,脑电信号处理过程复杂。基于长期神经反馈训练、信息持续反馈于大脑,以及大脑与编码器双适应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激活双向协同效应,形成神经精准调节。医疗将是脑机接口领域最大的应用市场,且是增长最快的市场。

BrainCo强脑科技脑科学研究院院长范芳芳分享了题为“基于脑机接口的自闭症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她指出,自闭症被学术界认为是“最具有抢救价值的儿童疾病”,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自闭症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方案如果通过神经反馈训练,以最接近自然状态的方式去调控大脑进行内隐学习和自我调节,则能够实现神经可塑,且相对传统行为训练康复率显著提升。

蓝色传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涌分享了题为“基于移动云计算的可穿戴实时脑机接口BCISaaS系统”的主题演讲。黄涌介绍了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ONEURO数据中心架构和算力池,并分享了网络化数据服务搭建与应用思路,提出实时通讯背景下群体设备单个受试采集的方法,指出这种方法可将数据采集实验时间显著缩短。

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文宇主持,来自清华大学的张丹副教授、中国科工集团人体机能增强技术研究中心张利剑主任、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程龙龙、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韦新等嘉宾畅谈脑机接口创新发展,分享了各自在脑机接口创新成果进展,并讨论了脑机接口落地面临的障碍,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应用发展趋势。最后,各位嘉宾立足产业发展,提出有必要重点突破和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

编辑:梵高先生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