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被判无罪!福建晋华赢得美国司法部诉讼;微软与OpenAI反击《纽约时报》版权诉讼;苹果起诉美国商标和专利局

#2.28 知产快讯4

1.被判无罪!福建晋华赢得美国司法部诉讼

一家中国芯片制造商被洗清了经济间谍罪和其他刑事指控,这让美国司法部打击中国盗窃知识产权的行动遭遇挫折。

在美国商务部将福建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简称“福建晋华”)列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实体清单五年多后,美国旧金山地区法官Maxine M. Chesney经过非陪审团审判后裁定该公司无罪。其最新的裁决可能会缓和拜登政府为保护美国技术而采取的积极起诉行动。

回顾该案件,201712月,美光科技在美国加州联邦法庭起诉联电与福建晋华,称联电通过美光员工窃取其知识产权,包括存储芯片的关键技术,并交由福建晋华,该行为侵害美光的商业秘密。

Maxine M. Chesney的结论是,美国检察官未能证明福建晋华盗用了美国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公司的专有数据,据称这些数据在与福建晋华的制造交易中通过联电公司传递。联电在2020年承认盗窃商业秘密并缴纳6000万美元罚款后,协助司法部处理针对福建晋华的案件。

根据美国司法部在案件首次立案时的声明,如果该公司被定罪,福建晋华可能会面临罚款,并被命令没收芯片和因涉嫌盗窃技术而获得的收入。

重大判决

这一判决意义重大,因为虽然美国已经对无数非法向中国转让知识产权的个人进行了追查并赢得了定罪,但司法部却很少在美国法院起诉中国公司。

与此同时,美光科技承诺再投资43亿元人民币建设其中国芯片封装厂,并派首席执行官Sanjay Mehrotra访问中国。

202312月,美光科技发言人称,已与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达成全球和解协议,两家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各自撤销对对方的起诉,结束双方之间的所有诉讼。

此前,中国政府因网络安全问题禁止美光科技的芯片进入“关键基础设施”。美国一直与盟友合作,阻止中国获得最先进的半导体和最新的芯片制造技术。

228日,福建省晋华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晋华公司一直依法经营,尊重知识产权。公司在美刑事案件经法庭审理,所有指控罪名都不成立。我们对判决表示欢迎”。(来源: 爱集微)


2.微软与OpenAI反击《纽约时报》版权诉讼,指控其雇黑客攻击ChatGPT人为制造了侵权结果

人工智能(AI)研究公司OpenAI要求美国联邦法官驳回《纽约时报》对其提起的部分版权诉讼,并指控该媒体雇佣黑客攻击了ChatGPT和其他AI系统,为此案提供了误导性证据。

《纽约时报》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去年12月,《纽约时报》对OpenAI及其最大的股东微软提起诉讼,指控两家公司侵犯其文字作品版权。《纽约时报》称,科技公司未经许可利用其内容开发AI产品,包括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和微软的Copilot

OpenAI周一在提交给曼哈顿联邦法院的文件中表示:“《纽约时报》起诉书中的指控不符合其以严格著称的新闻标准,在此案的审理过程中,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那就是《纽约时报》雇人入侵了OpenAI的产品。”

《纽约时报》在诉状中展示了一些证据,证明OpenAIGPT-4 模型能够生成若干与其文章内容相似的几个段落。

然而,OpenA认为,《纽约时报》通过黑客攻击,并且经过数以万计的尝试才产生了这一争议结果,这不是普通人与其产品互动的方式。

OpenA表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使用ChatGPT随意提供《纽约时报》的文章。”

OpenA还展示了一些关于第三方如何实施所谓的“黑客攻击”的细节。

该公司表示,《纽约时报》通过公然违反OpenAI使用条款的欺骗性提示,来瞄准并利用一个漏洞,才能做到这点。即使这样,他们也不得不把他们想要引出的文章的部分输入到AI工具中,而这些文章几乎都已经在多个公共网站上出现了。

OpenA强调,其AI产品对第三方文本的使用应该属于合理使用。该公司认为,合理使用情形不仅适用于本案,也适用于许多其他与AI相关的诉讼。

合理使用情形是否适用于AI引发的版权纠纷案尚未得到检验,某种意义上,法官对这种案件的裁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OpenAI和其他AI公司的未来。(来源:财联社)


3.苹果为两个空间计算应用商标,起诉美国商标和专利局

227日消息,根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因为Reality ComposerReality Converter两款AR应用商标未获批准,正在起诉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

苹果为两个空间计算应用商标,起诉美国商标和专利局

事情的起因是苹果公司向USPTO提交申请,计划将旗下的AR软件开发工具Reality ComposerReality Converter申请为商标,不过USPTO认为这些短语不具备特殊性,因此拒绝授予联邦商标保护。

苹果认为Reality ComposerReality Converter是苹果Vision Pro空间计算的核心,因此决定起诉USPTO,并要求后者撤回此前决定。

苹果在诉讼中表示:

消费者必须发挥想象力,才能理解Reality ComposerReality Converter这两个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无厘头短语与苹果产品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暗示性的,就像汉堡王是一家快餐连锁店,而不会联想到真正的君主。

Reality ComposerReality Converter工具都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为苹果应用程序创建3D AR内容。基本上,Apple Vision Pro的核心基础就是依靠这些工具来实现空间计算,因此这也是苹果希望保护这些名称的原因。(来源:IT之家)


4.员工离职后,微信工作账号如何处理?

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职员工与公司“争夺”微信账号引发的纠纷案件。

案件提要

微信账号属于虚拟财产,在权属产生争议时,应通过考量账号的生成以及实际利用情况判断权益归属。用人单位就工作微信账号享有占有、使用等财产性权益,负责日常使用工作微信账号的员工在离职时应返还该账号。

争议焦点

原告对案涉微信账号享有何种民事权益。

基本案情

20178月,某数码公司通过其在职员工袁某名下的手机号码注册了案涉微信账号,并相继提供给离职员工许某及现在职经理张某使用。20179月,刘某入职该公司从事销售部营业员;自11月起,案涉微信账号由刘某使用并进行了实名认证。20215月,刘某私自将案涉微信账号和昵称予以变更。某数码公司发现后,向刘某发出《通知书》要求返还,被刘某拒绝。后某数码公司与刘某解除劳动关系。某数码公司以刘某的上述行为侵犯其对案涉微信账号享有的使用权益为由,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刘某立即停止使用案涉微信账号、解除该微信账号的实名认证并配合变更微信账号密码及重新绑定到指定的手机号等。

裁判结果

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审认为,案涉微信账号属于网络虚拟财产,依法受法律保护。案涉微信账号系袁某根据某数码公司的授权,为履行职务行为而注册的工作微信账号,故某数码公司对该微信账号享有使用权益以及因使用该微信账号进行商业活动所享有的财产利益。刘某是基于劳动关系而取得对案涉微信账号的使用,现双方已解除劳动关系,刘某继续使用案涉微信账号已不具有正当性;如继续使用,客观上可能会导致原信赖该微信账号寻找某数码公司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流失,从而损害某数码公司对该微信账号所享有的财产性权益。据此,应认定刘某的行为侵害了某数码公司就案涉微信账号所享有的虚拟财产权益,遂判决支持某数码公司的诉讼请求。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

本案系一起离职员工与公司“争夺”微信账号引发的纠纷。在法律法规对虚拟财产的各类权益问题并未以明确确权的方式予以规定的情况下,本案通过对微信账号权益归属进行充分论证后,判定用人单位对工作微信账号享有占用、使用等财产性权益,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微信账号权属认定的裁判规则,对依法保护涉企虚拟财产权益、推动形成保护企业商业价值和客户资源的社会氛围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对话法官

问:请结合本案谈谈在审判实务中如何认定微信账号权益的归属?

朱晓瑾:一是可以根据微信账号的生成进行判断。账号类虚拟财产的生成,主要体现在注册行为。一般而言,谁注册即享有该账号的使用权。但在注册者与使用者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仅从注册的外观去判断虚拟财产权益的获得者,会忽略注册行为背后的注册目的、用途,忽视实际使用人的财产权益,不利于虚拟产权的充分保护。案涉微信账号系基于职务行为而注册的工作微信账号,故因该职务行为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应由某数码公司享有、负担。

二是可以根据微信账号的实际利用活动进行判断。网络虚拟财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经济价值,判断谁能享有网络虚拟财产权益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谁创造了经济价值。本案中,刘某作为某数码公司的员工,利用公司配备的工作微信账号开拓、维系客户以及收取业务款项均系其工作职责,故其因此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应认定为工作成果,归属于某数码公司享有。

(来源:广州互联网法院)


编辑:Sharon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