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出海品牌域名,解码中国企业知产保护新机遇
近日,一份聚焦中国企业出海核心痛点的报告引发跨境市场的普遍关注。
知产前沿新媒体了解到,《中国企业出海品牌域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25年6月正式发布,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基础资源工作委员会数字品牌创新与发展推进组、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ZDNS牵头,联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网上争议解决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正略咨询品牌研究院等8家机构共同编制。
通过覆盖20余个行业、1000余家企业的研究成果,报告首次提出“数字主权 +品牌价值+技术防御”的核心框架,解码品牌域名这一互联网关键基础资源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战略价值。并经过综合评选,推出“中国企业品牌域名价值 50 强”指数,搭建起知识产权保护与数字品牌发展的全新坐标。
一线声音:企业出海遇域名“拦路虎”,安全风险成共性难题
“过去总觉得有.com 域名就够了,直到核心域名被抢注,每年要多花不少钱把流量‘抢’回来。”在《报告》应用效果调查中,某深耕东南亚市场的跨境电商负责人向记者直言。这种“重营销、轻保护”的思维,正是记者在走访多家出海企业时发现的共性短板。
《报告》中的一组数据让人印象深刻:全球现有1443个顶级域名,若要在所有顶级域名下注册品牌词二级域名进行品牌保护,费用高昂难以估算;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总体呈持续上涨趋势。一旦遇到自身企业品牌域名已经被抢注的情况,不但维权难度高,域名正常回购交易价格也屡创新高。
“域名安全早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和企业海外生存深度绑定。”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基础资源工作委员会数字品牌创新与发展推进组组长冯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中企出海正面临系统性风险与地缘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域名从注册、解析到运营管理,链条长、环节多,任何一环出现故障都可能直接导致业务中断。同时,地缘政治的涟漪效应,也对企业的海外业务运转及全球知识产权布局形成潜在风险。
管理升级:品牌域名,从“数字名片”到管理工具
“品牌域名不只是‘网址’,更是跨文化传播的‘敲门砖’。”采访中,ZDNS品牌域名研究团队分析指出,品牌域名作为企业重要的知识产权资产,不仅是企业出海的“数字名片”,更是跨文化传播和本地化运营的重要抓手。企业可通过国别域名(如 in.brand、es.brand等),既保持品牌属性一致,又通过本地化域名降低用户认知门槛,快速建立区域市场信任。
记者还注意到,国际巨头已将域名打造成管理利器,统一多个子品牌、多产品线、多分(子)公司和多国别业务管理。“像亚马逊注册数十个品牌顶级域名,谷歌用‘.app’统管应用生态,这都是用域名矩阵建知产壁垒的典型案例。”研究团队强调,这种模式能有效防止品牌资产被稀释或侵占,最大化管理价值,值得高速成长中的中国出海企业借鉴。
榜单透视:50 强勾勒中企知产实力布局,头部企业领跑但差距仍在
走访中,“中国企业品牌域名价值50强”榜单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焦点。记者梳理发现,该榜单基于全球化品牌域名有效传播,品牌核心域名持有度、业务扩展支撑度、TLD 应用成熟度、品牌域名安全度、品牌域名主动监测度6 大维度及其下的21项细分指标,对企业域名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全面量化评估,并非简单的域名数量排名。
“金融、科技、汽车三大高附加值领域构成第一阵营。”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信以90.06分高居榜首,展现出出众的国际化结构与全体系保护体系,其在域名的有效传播、核心持有、安全防护等多个维度均有优异表现;工行以87.61分位居次席,兼具品牌契合度与安全防护,在域名与品牌的匹配度以及安全保障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百度以87.21分排名第三,拥有精简结构与全球流量吸附力,凭借简洁易记的域名和广泛的国际传播,吸引了大量全球用户。
但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在核心域名持有率、国别域名覆盖、新兴顶级域名占位等方面仍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在采访中,报告编委会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品牌全球化加速,围绕核心域名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品牌域名与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联动,形成全方位保护格局,对中国企业意义重大。各行业带头企业应发挥引领作用,将域名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品牌全球化顶层设计,通过持续优化多维度指标,提升域名资产的知识产权价值”。
“报告的价值,不仅在于梳理了‘怎么做’,更在于让企业看清‘为什么要做’。”冯硕表示,当前,全球头部企业已通过完善的域名知识产权布局,实现全球品牌统一化与本地服务个性化的平衡。
“更多中企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规划’。”冯硕强调,这不仅是知产保护的需求,更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必经之路。
编辑:Shar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