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过滤膜的“内耗”困局:国产替代的突围与内卷

在生物制药的产业版图上,过滤膜是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与合规的关键耗材,长期以来,过滤膜核心技术与市场为国外巨头垄断。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供应链中断、进口产品价格飙升,疫苗生产所需的高端过滤膜需求激增,众多制药企业因此饱受“缺膜停产”之苦。

近年来,随着国产替代浪潮兴起,一批以赛普过滤、乐纯生物、艾里奥斯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奋力突围,力图打破过滤膜技术“卡脖子”困境。在高端病毒过滤膜这一细分领域,目前国内市场上具备研发与量产能力并形成一定竞争态势的,主要有科百特与赛普过滤两家企业。

作为国产过滤膜领域的先行者,科百特从半导体过滤切入生物医药,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技术壁垒。赛普过滤则是成立于2021年的新兴企业,被杭州科技局认定为“雏鹰计划”企业,专注于过滤膜技术研发,尤其在除病毒膜领域崭露头角。该两家企业被寄予打破国外垄断的厚望。然而,这两家国产替代的“希望之星”,却逐渐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知识产权纠纷。

RC除病毒膜商业秘密纠纷判决的“文字游戏”:一场罗生门?

2025年6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科百特与赛普过滤之间备受关注的RC除病毒膜技术商业秘密侵权案(2025)浙民终75号作出二审判决。

根据判决书,法院判决:“赛普(杭州)过滤科技有限公司、朱某立即停止修改、改进后使用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杭州费尔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涉案技术秘密。”同时,判决赛普过滤和朱某连带赔偿科百特经济损失500万元及维权合理开支25万元,合计525万元。赛普过滤表示尊重并履行了判决,并已支付全部赔偿款项,但保留申请再审的权利。

(2025)浙民终75号判决书(部分)

科百特在其公众号发文称,法院判决赛普“立即停止销售现有RC除病毒膜,包括改进品”。赛普过滤对此回应,本案判决“不包括要求本公司‘立即停止销售现有RC除病毒膜,包括改进品’”,且“没有任何关于本公司停止生产、销售RC除病毒膜产品的要求”。赛普进一步解释称,根据判决,其涉案RC除病毒膜的配方与涉案技术秘密不具有同一性,且公司自2023年开始已重新研发RC除病毒膜,现上市销售的产品均为新型RC除病毒过滤膜,未参照、未使用修改、改进后的涉案技术秘密。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对于判决结论的不同表述,可能对公众和市场造成潜在误导。

“停止修改、改进后使用涉案技术秘密”,指的是对涉案技术秘密的特定使用方式进行限制,意味着被判侵权方不能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对原始的涉案技术秘密进行修改、改进或在此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并加以使用。但这并不等同于全面禁止销售其所有相关产品,特别是那些不直接侵犯该涉案技术秘密的、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独立研发的产品。

最高人民法院在“蜜胺”技术秘密侵权案【(2022)最高法知民终541号】中指出,若技术秘密为制造产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则禁止使用应包括禁止销售,以避免侵权损害后果的继续发生或扩大。赛普过滤方发布声明表示,其现有上市产品是2023年以来重新开发的,不涉及本案涉案技术或其修改、改进,赛普过滤已履行赔偿义务,但保留申请再审的权利。

而此种选择性解读和一定程度上夸大判决结果的误导性宣传,在高度依赖产品信誉和市场信任的生物医药行业,可能会对一家初创企业的品牌形象、市场拓展乃至融资前景造成负面影响,也为过滤膜领域的国产替代之路蒙上了一层迷雾,毕竟,当前过滤膜技术的自主可控,不仅关乎商业竞争,更直接影响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安全。

硝烟弥漫的专利战:正当竞争的IP组合拳还是“围剿式”同行打击?

除了商业秘密案的判决争议,科百特对赛普过滤发起的一系列多维度、高频次的知识产权行动同样值得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自2022年12月起,科百特针对赛普公司多款产品发起了多起专利侵权诉讼,这些诉讼涉及赛普的核心产品,包括深层过滤器、针头除病毒过滤器、Teomax超滤膜包、PES除病毒过滤器等 。面对这些侵权指控,赛普过滤采取了常见的防御策略,例如,积极对科百特的相关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截止本文发布之日,公开显示的11项专利无效结果中,有8项科百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

此外,另有3项科百特专利被宣告部分无效:ZL202122390031.0(涉及除病毒预过滤器,关联案号:(2022)浙01知民初555号)、ZL202221072905.6(涉及Teomax膜包生产模具)、ZL202221090849.9(涉及Teomax膜包生产模具)。

核心专利的无效也影响了多起侵权案件的走向,多起专利侵权案件因涉案专利被宣告无效而导致科百特撤诉或法院驳回起诉。

科百特对赛普过滤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且频率较高。然而,在赛普过滤提出的多项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中,科百特的大多数涉案专利最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科百特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出的多项专利无效决定不服,提起了多起行政诉讼。截至2025年7月11日,公开信息显示有8起行政诉讼正在进行中,多数一审维持了无效决定(驳回原告科百特的请求),部分已进入二审程序或等待二审开庭。

这种现象引发了业内对科百特专利质量和诉讼策略的高度关注,当一家企业的众多专利被宣告无效,却仍持续地发起多维度、高频次的侵权诉讼,这可能表明其诉讼策略并非完全基于专利的内在稳定性或基于被控侵权产品的侵权与否,而可能在于通过诉讼本身来消耗竞争对手的资源,从而达到市场竞争的目的。

专利“截胡”与商标“围猎”

除了商业秘密纠纷和高频次的专利诉讼,这场知识产权博弈正显露出一种更具掠夺性的竞争手段。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科百特利用其市场优势,涉嫌通过恶意申请专利(将公开在先的设计或技术方案申请专利)与注册商标的方式,对新兴力量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打击。

赛普过滤表示,科百特利用赛普过滤发布的公众号、对外发售的样品,涉嫌恶意将赛普过滤自主研发且公开在先的产品所涉技术方案、设计申请相关专利,并且利用部分该专利对赛普发起民事侵权诉讼。据公开信息,赛普过滤于2022年4月2日通过公司公众号发布了一款除病毒产品的图片,公开展示其外观设计图。然而,仅仅过了16天,2022年4月18日,科百特公司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该产品外观的两项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202230216493.8,ZL202230216506.1)。

赛普过滤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部分)

科百特公司CN307582012S与CN307522765S公开文件(部分)

作为正当地维权,赛普过滤以恶意诉讼为由正式起诉科百特【(2024)浙01民初2472号,(2024)浙01民初2473号,(2024)浙01知民初129号】,指控科百特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赛普过滤表示,科百特在明知相关技术方案、设计已公开以及产品特性的情况下,利用实用新型专利不进行实质审查的特点,将已公开的方案、设计恶意申请大量实用新型专利,并发起诉讼,试图打击竞争对手。这种将知识产权作为不当的市场竞争工具的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对创新生态造成侵蚀,最终阻碍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除了专利,赛普过滤的商标申请也成为被“围猎”的目标。自2022年4月开始,科百特涉嫌通过其潜在关联公司或合作公司杭州泷泽过滤器材有限公司,在赛普过滤申请相关商标后不久,便密集抢注一系列与赛普过滤现有、潜在产品或商标图样高度相关的商标,企图混淆市场,挤压赛普过滤的品牌发展空间。据悉,赛普过滤在2022年3月21日申请了“SAICLEAR”商标,而科百特潜在关联公司或合作公司泷泽过滤在12天后的4月2日就将相同的字样申请了商标。同样,赛普过滤在2021年11月9日申请了“VALPHA”商标,泷泽过滤也在2022年5月30日将相同的字样申请了商标。此外,赛普过滤的“SEPUFIL”、“SEP FIL”和“TEOMAX”等商标、商标申请,也被泷泽过滤在其他类别抢先提交注册申请。

科百特涉嫌通过其潜在关联公司或合作公司泷泽过滤恶意抢注商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耗之殇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和国产替代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过滤膜市场被思拓凡(Cytiva)、默克密理博(Merck-Millipore)、赛多利斯(Sartorius)、旭化成(Asahi Kasei)等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品牌市场渗透率较低。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产过滤膜领域的先行者科百特稳步前行,以赛普过滤为代表的国产过滤膜新秀应运而生,并快速成长。在高端病毒过滤膜这一高技术壁垒领域,它们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少数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本土企业。本应是国产替代大潮中的“同盟军”,共同承担起打破国外垄断、保障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链安全的重任。然而,当前这种通过“文字游戏”误导市场以及通过“专利战”进行打击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思考:这种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对新兴力量进行“绞杀式”的“内卷”,究竟是对行业发展的促进,还是在做无谓的消耗?

这种“内卷”现象并非生物医药行业的孤例,在同样肩负“国产替代”重任的光伏产业,两大巨头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在全球范围内互诉专利侵权,战火从国内蔓延至海外,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种非良性的“内卷式”竞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整个产业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 创新活力受阻:初创企业在发展初期本就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多重压力。如果还要长期应对复杂的法律诉讼,其有限的资源将被大量消耗在非核心业务上,甚至可能导致创新项目停滞或夭折。
  • 信心动摇受挫:频繁的纠纷和竞争行为,可能会让投资人对行业前景产生疑虑,影响资本的流入,从而阻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 国产替代进程减缓:国产替代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技术体系,并为下游药企提供稳定可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国内企业间相互掣肘,将知识产权制度异化为控制市场、打击竞争对手的武器,最终受损的将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共筑生态,而非相互倾轧

作为一家成立仅四年的新兴企业,赛普过滤的发展历程充满坎坷与挑战。在积极探索、投入技术研发和商业布局的同时,赛普过滤已坦然面对成长初期暴露的不足,并已切实承担起法院针对其与科百特之间竞业限制纠纷及商业秘密纠纷所作判决的相应责任,也全面履行了经济赔偿义务。与此同时,赛普过滤坚持通过合法途径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坚决反对以不正当竞争为目的的诋毁与打压。

在国家大力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的背景下,行业内部的良性竞争至关重要。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石,但绝不能成为打击竞争对手、阻碍行业进步的工具。作为生物医药行业内的主要参与者,龙头企业应承担起更多的行业责任,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创新,与初创企业共同成长,而非利用自身的市场或资源优势,进行不公平的竞争。科百特与赛普过滤之间的纠纷,不仅仅是两家公司间的商业摩擦,更是中国在关键高科技领域推行国产替代战略所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

迷雾终将散去,我们相信,只有坚守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原则,国产替代之路才能行稳致远。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和全球竞争力,必须超越内部消耗,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国际市场拓展中去,这需要所有行业参与者、监管机构和司法部门的共同努力。只有当行业内部形成公平、透明、健康的营商环境,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上,而非无谓的“内卷”与倾轧,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才能真正实现从“国产替代”到“国产引领”的跨越。

编辑:Sharon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领英

相关文章